第73章 咖啡馆的“左联”筹备会
一层薄薄而晶莹的寒霜,宛若细碎的盐粒,无声地凝结在法租界那些洋房的红色瓦楞上,在初升冬日的苍白光照下泛着微光。街巷仍浸在残夜的沉寂里,只有报童清亮的叫卖与黄包车零星的铃铛声,不时划破凝滞的寒意。
柳峰裹紧略显单薄的旧棉袍,帽檐压得很低,快步穿过几条熟悉的弄堂,最终在一处僻静的公寓门前停步。他谨慎地四顾片刻,才轻轻叩响了史沫特莱的屋门。门很快打开,露出她略带惊讶旋即转为亲切的笑脸。
“柳先生!快请进!”她将他让进温暖而陈设简单的客厅,空气中正弥漫着现煮咖啡的浓香。
柳峰摘下帽子,脸上是按捺不住的由衷喜悦,甚至顾不上寒暄,便压低声音兴奋地说道:“艾格妮丝!在孙夫人的帮助下,我……我终于和党组织重新接上头了!”
“感谢上帝!”史沫特莱那双碧蓝的眼睛瞬间被点亮,她激动地双手轻合,脸上绽开灿烂笑容,“太好了,柳先生!你这是找到‘家’了!所以……今天是来同我告别的吗?”
“不,我暂时不走。”柳峰摇摇头,在她示意的藤椅上坐下,“我是特意来告诉你我的新任务。党组织分析认为,上海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文化力量,是思想交锋的前沿,在这里开展革命文艺斗争极端重要,也极具条件。但与此同时,党也清醒地看到,目前的进步文化界存在一个巨大的缺憾:缺乏一个强有力的、统一的核心组织。”
他略作停顿,接过她递来的热咖啡喝了一口,一股暖流驱散寒意,也让思维更加清晰:“具体情形比较复杂。鲁迅先生,这位公认的思想界旗帜,在上海几乎是孤军奋战,承受着巨大压力。而像创造社、太阳社这样倡导‘革命文学’的团体,热情和方向虽好,却在具体论战中犯了严重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,把批判矛头主要指向了鲁迅先生,甚至视他为‘封建余孽’、‘时代的落伍者’,造成了进步阵营内部不必要的激烈争论和内耗。”
柳峰的语气变得严肃坚定:“**明确要求:必须立即停止这种有害的争论!当务之急是加强团结,消除隔阂,把所有进步的、革命的文艺力量联合起来,拧成一股绳。因此,组织决定尽快筹备成立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’!而我接到的任务,就是留在上海,作为筹备小组的一员,与鲁迅先生及其他同志并肩工作,共同完成这个历史性的任务!”
“这太重要了,柳先生!”史沫特莱忍不住再次赞叹,兴奋地在房间里踱了两步,“这将真正改变中国文坛的格局!鲁迅先生不再孤独,进步的力量将凝聚成拳!”
柳峰脸上露出一丝谦逊甚至略带自嘲的笑意:“说实话,组织交付这个任务时,我感到非常意外,甚至……有些惶恐。”他坦诚道,“您知道,我并非真正的作家,没发表过什么文学作品。我的专长更多在组织工作方面。”
“那为何选你呢?”史沫特莱敏锐地问。
“领导同志解释得很清楚,”柳峰认真回答,“正因为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文艺论战,几个主要团体之间,不仅在理论观点上有深刻分歧,个人感情上也积累了不少隔阂与对立,关系相当紧张。筹备小组需要一些没有卷入争论漩涡、立场相对超脱、又能被各方基本接受的人加入,起到沟通桥梁和‘缓冲’的作用,这样才更有利于推进工作、促成团结。我想,正是基于此,组织才让我这个‘圈外人’,一脚踏进了文艺这块对我而言既陌生又充满挑战的领域。”
史沫特莱眼中充满理解与赞赏。她走到他面前,真诚地注视着他,用力点头:“柳先生,你太谦虚了。党组织的眼光是准确的。你的沉稳、你的组织能力、你对革命的忠诚,以及你这能超越派别纷争的公正立场,恰恰是眼下最需要的品质!我相信,”她语气坚定地补充,“由你参与这项工作,定能帮助打开局面,促成左翼作家的大联合!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!”
上海北四川路的公啡咖啡馆,是一座两层楼的精致小店。临街门楣上悬挂着晶光闪灼的玻璃招牌,“咖啡馆”三字在冬日阳光下折射出温暖光泽。
推开门,浓郁咖啡香与融融暖意扑面而来。楼下布局紧凑,正对入口的整面墙镶嵌着巨大玻璃镜,使狭小空间在视觉上得以延伸。镜前长柜台上,擦拭锃亮的铜质咖啡壶、牛奶罐、洁白杯碟与精致糖罐错落有致。柜左端,素雅青瓷花瓶里插着几支应季**;右端则垂着深色布帘,巧妙隔开通往内厨的通道。墙壁粉刷成沉静的墨绿色,几处角落同样摆放着盛开的黄白**,在头顶瓦斯灯柔和光线下,与墨绿背景形成鲜明对比,更显清雅。
沿狭窄木梯而上,便是更为私密的二楼。这里座位不多,却布置得尤为风雅。临街几扇大窗垂挂着金黄色绸缎窗幔,微风拂过,帘角轻扬。窗外,初春嫩绿柳枝随风摇曳,与室内暖融的金黄和咖啡香交织成生动画卷。顾客们三五围坐小圆桌旁,或高谈阔论,或捧卷沉思,每人面前都有一大杯热气袅袅的咖啡,氤氲着闲适或思辨的气息。
就在这充满小资情调的空间里,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备会议正悄然举行。柳峰和柔石作为12位核心筹备成员出席了会议。一同到会的还有郑伯奇、冯乃超、彭康、阳翰笙、钱杏邨、戴平万、洪灵菲、潘汉年等日后文坛赫赫有名的人物。
会议尚未正式开始,众人低声寒暄,气氛既庄重又带着对新事物的兴奋。
柔石倚窗望着街景,轻声道:“此地真像世外桃源,三角钱一杯咖啡,便能安坐半日。”
阳翰笙环顾四周,带着几分感慨笑道:“谁能想到,如此小资情调、本是闲谈聚会的咖啡馆,竟成了我们这些‘革命文学家’的秘密据点?”
郑伯奇点头,压低声音:“鲁迅先生戏称这里是‘革命咖啡店’,真是再贴切不过!”
冯乃超推推眼镜,若有所思:“将‘革命’与‘咖啡’拉扯一起,乍听确实有些匪夷所思。革命的狂飙突进、血雨腥风,与此地的优雅闲适、浪漫情调,似乎格格不入。”
彭康沉稳回应:“然而现实往往出人意料。在租界文化笼罩下的上海,革命与咖啡就这样奇异地共生着。看,我们不正是坐在这里,谋划着新文化的大业么?”
作为会议主持,柳峰见参会人员已到齐,首先说道:“同志们,我们今天的会议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筹备小组的首次会议。今日核心任务,是初步酝酿‘左联’的纲领和章程草案。首先,请柔石同志传达**关于停止文艺界‘内战’,团结一切进步力量,组成以鲁迅先生为核心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重要指示精神。”
柔石神情庄重地传达:“目前聚集在上海的左翼文艺工作者,主要由两部分构成:一部分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,从实际斗争前线转移来的文化战士;另一部分则是受日本当局迫害而归国的进步留学生。大家抵沪后,为继续战斗,自发组织了社团,创办了进步书店刊物,发表了大量战斗文章。**审时度势,明确指出:必须将这股分散力量联合起来,组成一个强有力的、统一的左翼作家联盟——‘左联’!”
他稍作停顿,强调道:“**特别拟定,由鲁迅先生担任联盟的领袖。先生虽非我党成员,但他德高望众,亲身经历了五四以来的历次思想文化斗争。他学识渊博,熟谙中国历史,更深邃洞察现实斗争本质。由鲁迅先生出任‘左联’领袖,不仅能极大提升‘左联’的文化品位与社会影响力,更重要的是,通过联合创造社、太阳社等团体组成这个政治性鲜明的文学联盟,我们才能在对抗国民党严酷文化‘围剿’中,真正承担起历史重任!”
柔石传达完毕,柳峰布置具体任务:“筹备小组当前核心工作有两项:第一,尽快拟出‘左联’发起人初步名单;第二,着手起草‘左联’行动纲领。这两份初稿一经形成,须第一时间送交鲁迅先生审阅,征得同意后,再呈**审查。鲁迅先生原则上不参加日常筹备会议,但遇重大、非他出席不可的情况,会另行邀请。筹备会议暂定每周一次,地点视情况通知。每次会议情况,由柔石同志负责向鲁迅先生报告。”
柳峰提出一个关键问题:“鲁迅先生作为‘左联’的旗手和领袖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但关于如何正式称呼这一职务,请大家畅所欲言,提出建议。”
话音刚落,阳翰笙率先提议:“叫‘委员长’如何?” 郑伯奇想了想说:“我看称‘**’更合适。” 冯乃超也提出看法:“‘会长’这个称谓似乎也可考虑。”
柳峰认真记录下建议,总结道:“好,各位的建议我都记下了。我会将意见汇总,连同会议情况一并报告鲁迅先生,最终如何定名,还需尊重先生本人意愿。”
料峭的春日下午,柳峰与柔石穿过几条幽静的弄堂,再次来到鲁迅先生的寓所。叩开那扇熟悉的门扉,他们被许广平引至书房。
书房内陈设简朴却透着厚重,满壁书架散发出淡淡的油墨与旧纸张的气息。鲁迅正伏案疾书,见他们进来,便搁下毛笔,招呼二人落座。简单寒暄之后,柳峰神情郑重地切入正题:
“大先生,**经过慎重研究,做出了重要决定。希望将创造社、太阳社,以及您本人和在您影响下的进步作家这三方面力量联合起来,以此为基础,共同成立一个新的革命文学团体。初步拟定的名称是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’。我们今天来,就是想当面听取您的意见。特别是‘左翼’二字,用或不用,完全尊重您的态度。若您认为不妥,我们便不用。”
鲁迅倚在藤椅上,习惯性地深吸一口烟,目光深邃而坚定。他几乎未加犹豫,声音沉稳地答道:“成立这样一个革命的文学团体,我完全赞成。‘左翼’二字,很好,要用!旗帜鲜明,目标也就更明确。我相信,这样一个团结起来的联盟,不仅将深刻影响中国文坛,更对中国的未来大有裨益。”
柳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他随即从随身公文包中取出两份文件,恭敬地递上:“大先生,这是筹备会议上初步拟定的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纲领》(草案)和发起人名单,请您过目。”
鲁迅接过文件,戴上眼镜,在略显昏暗的光线下逐字逐句细读。书房里一时只闻纸张翻动的沙沙声。良久,他放下文件,取下眼镜,肯定地说:“纲领的内容,我没有意见,同意。至于这份发起人名单……”他拿起名单,指向其中几处,“这里面,有些人我还不太认识。”
柳峰连忙探身解释:“大先生,名单上的发起人,绝大多数都是志同道合的进步作家和党员作家。此外,为体现联盟的广泛性与战斗性,也吸收了一些戏剧、美术、音乐领域及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同志。这部分人,您可能接触较少。”
“原来如此。”鲁迅点头表示理解。
柳峰进一步补充:“这份名单是筹备会反复讨论确定的。因目前左翼戏剧家联盟和社会科学家联盟尚未成立,故将一些在这些领域有重要影响、且支持我们主张的同志,以及来自创造社、太阳社、我们社、南国社、艺术剧社等团体的核心成员,一并列入发起人名单。”
此时,柔石轻声提出那个悬而未决的问题:“大先生,您是‘左联’当之无愧的领袖。关于职务称谓,筹备会上有同志提议‘委员长’,也有提议‘**’或‘会长’的。我们特别想听听您的意见。”
鲁迅缓缓摇头,夹烟的手轻轻摆动,语气温和却异常坚决:“力所能及的工作,我一定尽力去做,多做。但‘委员长’、‘**’、‘会长’这类头衔,恕我不能接受。”
柳峰与柔石对视一眼,当即明白了先生谦逊务实的态度。
柳峰果断接话:“大先生,我们明白了。那么,‘左联’就采取集体领导制,设立执行委员会为最高领导机构,重大事项由执委会集体决议。当然,”他语气充满敬意,“您始终是我们思想与行动上最重要的指导者,联盟的重大方向和决策,必须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。”
“好吧。”鲁迅微微颔首,“我深知,一个狂人的呐喊,终究只是改造的意向。因为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,而一炮就能把他轰走。是的,我们早该联合起来了!必须打造成一条坚实的战线,团结一致,向那腐朽的旧社会发起有力的进攻!”
